当前位置: 主页 > 管理文库 > 制度设计丨制度设计要弄清“谁赞成,谁反对”

制度设计丨制度设计要弄清“谁赞成,谁反对”

日期:2018-08-19 21:43  浏览: 次  责任编辑:admin
导读
在影片《黑金》中,一群大佬商议过程中,梁家辉风云变色,“谁赞成,谁反对”,不怒自威气势逼人。而在制度设计中,我们也要弄清“谁赞成,谁反对”这个问题。
 
“谁是我们的敌人?谁是我们的朋友?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。”同样,谁会赞成?谁会反对?这个问题是制度设计的首要问题。
 
 
 
不解决这个问题,任何“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制度创新”都是瞎扯。一项制度,能否付诸实施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,能否成为“活的游戏规则”,并不在于它的理念多么先进、条理多么严谨、规定多么严格、口气多么严厉,文字上的“神马”只是“浮云”。
 
真正推动制度落地并发挥作用的,是与制度相关的各色人群,或者说,是制度的“有关各方”基于各自的利益追求。
 
在制度设定的框架内,彼此间相互作用、相互制约,最终使得遵守或执行制度成为“有关各方”的理性选择。
 
为此,我们需要弄清楚:制度的“有关各方”到底都是哪些方?在制度制订和运行过程中,各自充当着什么角色?
 
先来看制度制订涉及到的“有关各方”都有谁。任何制度,都是由人来制订的,也是由人来执行和监督的,自然有其制订者、执行者和监督者,由于不少制度的“立法”、“执法”和“监督”并未分离,所以制度制订者可能同时也是执行者或监督者,集多重角色为一体;
 
而作为对立统一的另一方,制度还有其被执行者和被影响者,因此,制度制订所涉及到的“有关各方”包括:制订者、监督者、执行者、被执行者、被影响者。
 
 
譬如“损坏公司财物者照价赔偿”这一规定,表面上看,对象是物,但实际针对的是人——不特定的人,只要损坏公司财物,就会成为被执行者,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高级经理,甚至可能是与公司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外人;而照价赔偿者的家庭成员,则成为被影响者。
 
被执行者和被影响者,对于制度的实施和推行都会产生“反作用”,但二者“反作用”的方式、途径和力度是有区别的。
 
再来看制度运行涉及到的“有关各方”都有谁。制订出来的制度一旦投入实际运行,成为“活的游戏规则”,制度的监督者、执行者、被执行者即是这场游戏的直接参与方,被影响者是间接参与方,各方闪亮登场,开始上演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博弈对局。
 
而制度制订者往往功成身退、退隐山林,从运行着的“活的制度”中暂时消失了,但他还不能置身事外,还要根据制度运行中的反馈意见对制度本身进行改进、优化乃至重构。
 
因此,制度运行涉及到的“有关各方”不包括制度的制订者,而只包括:监督者、执行者、被执行者、被影响者。
 
顺便说一句,由于制度制订者通常不直接参与制度的运行,这就为制度设计“外包”提供了可能。
 
制度的实施和推行,往往同时也是各方利益博弈和重新调整的过程。
本文地址:制度设计丨制度设计要弄清“谁赞成,谁反对” http://www.qinghuajd.com/guanlizs/2018/0819/3802.html
所有文章均由清华大学研修班招生网原创或网络收集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如有错误、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、删除,若有转载,请注明出处!谢谢!

课程分类

免费咨询

    在线咨询:
    咨询电话:13522236526
    联系电话:010-57100393
    联系传真:010-57100393
    联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