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管理文库 > 团队管理时奖惩的五个原则

团队管理时奖惩的五个原则

日期:2018-09-02 17:50  浏览: 次  责任编辑:admin
当利益摆在哏前,而且切实可信地能够攫取到的日报,人人都会争先恐后。反之,如果危害迫在眉睫,人人都会 退避三舍。趋利避害,是最基本的人性。作为管理者的你,要懂得利用这一点,用奖惩的工具増强团队的执行力。
奖励是为了让员工更积极,惩罚是为了让员工更合作。在运用奖惩这一管理工具时,有几条原则需要引起注意:
1. 一视同仁
公平公正是公司执行奖惩制度的第一条原则。大家一视同仁,不赏私劳,不惩私怨,不过宽,亦不可过严。
2012年夏天,某记者曽到沿海某中型公司调研,被邀请列席中层干部会议。
会议上,大家谈到了公司老板的弟弟犯了一个错误,按例应该处以1000元的罚款。这时,老板的弟弟站起来,当 众表态:“我身为老总的弟弟,本应该成为大家的表率,这次犯了错误,我加倍认罚,出2000元。”
会议室顿时静悄悄的,看得出来大家都露出赞许的哏神。
没想到,这个“加倍认罚”的请求,非但没有获得老总的赞许,反而招致了新的批评:
“你请求加倍处罚,违背了奖惩公平的原则。你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还是把自己置于特殊地 位。这也说明你在工作当中,没有真正地以昔通员工自居◊你有这种思想,工作是做不好的◊这个错误比你工作中的错误 还要严童!”
一席话,让老板的弟弟惭愧不已。案例中的老板,对奖惩的一视同仁原则的理解可谓深刻。实际工作中,大多数管理者都能够接受这个原则,但是 在具体工作中,却常常不知不觉地违背这一原则。这种违背,并非故意,而是没有理解透一视同仁的真正意义。
2. 规则明确
为什么受奖,为什么挨罚?一定要在明确的规则下进行。奖惩的规则尽可能形成明文的规章制度,以防止奖惩的 随意性◊随意奖惩,就可能使得奖惩不公平◊随意奖惩,对下属行为导向的信号往往不明确。
某公司业务部徐经理在月底例会上宣布:奖励新进员工徐小曼1000元,因为她态度积极、工作出色◊平心而论, 作为新进员工,徐小曼的工作态度与业绩都蛮优秀的◊加上当月部门业绩喜人,经理便在例会上动用经理基金对徐小曼做 了奖励。
可是会后不久,各种怨言与流言就开始在业余部流传,甚至蔓延到了整个公司。有人抱怨:我刚来第一个月时, 业绩比徐小曼还要好,怎么没有奖励?有人不平:态度积极?徐小曼不过是在徐经理面前好表现而已,背后她比谁都懒! 甚至还有流言:据说徐小曼是徐经理的侄女。更离谱的谣言是:徐小曼和徐经理之间有嗳眛关系……
而徐小曼呢,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场莫名其妙的旋涡之中,不久就因压力太大而辞职。
一个随意的奖励,居然引发了那么多负面情绪与后果◊同样,一个随意的惩罚也会污染团队的气氛。要杜绝这种 恶果,需要将奖惩标准制度化、量化,把它摆在明处,让大家心服口服。
3. 双管齐下
有些公司领导本着“善心”,不太愿意用惩罚作为刺激手段,而是偏重于奖励。殊不知奖励有时候并不一定管 用。
曽经有一个国家城门失火了,火势很大,有可能蔓延开去,国王很惊慌,于是传了旨意要求老百姓起来救火。他 许诺凡是参加救火的百姓都赏金银布帛,并且免除徭役,但时逢深夜,没有谁愿意来救火。
一位智者建议说,如果奖励不起作用,那么就用惩罚吧。于是,国王的命令变成了一一凡是不参加救火者,罚多 少多少钱、服多少多少年徭役。命令一出,周围的百姓都跑来救火了。
奖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,离开任何一方,另一方都不能成立。只有奖,人们容易懈怠和投机;只有惩,人们容易 消极或者反抗。形象一点儿说,理想的奖惩制度应该像胖子张三的减肥优化版:前有美女吸引,后有丑女追赶◊双剑合 璧,天下无敌!
4. 严守信用
说奖就奖,该罚必罚!“人无信不立”,但有些管理者特别是老板,或在兑现奖金时舍不得,或在行使处罚时不忍心。
楚汉争霸时,投靠了刘邦的陈平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大意是:顶羽表面上很爱他的士兵,他的士兵生病他也会 因此落泪,但要奖赏他的将士时他却特别吝啬。
有座城池久攻不下,顶羽许诺谁攻下城池就将城池赏赐给谁◊一位赵姓将军受此鼓舞,血战三个月终于破城◊但 顶羽拿着掌管这座城池的大印,在手里拿着反复摩挲玩味,连大印的角都磨得发光了也不肯发下去。
下属得不到应该有的赏赐,就会觉得领导并不是真的爱惜他们,连看见士兵生病顶羽流泪的事也显得虛伪了。时 间一长,英雄的“本色”会被下属看得很清楚,跟着他的人就会越来越少。
赏惩要严守信用。古代兵书《尉缭子》中说:“赏如日月,信如四时。”如果有功而不赏,就会让下属寒心,失 去前进的动力。反正做不做都一样,那还不如不做呢?
如果有了过错不处罚,那么你就失去了一次纠正下属的机会,很可能一个错误就如此顺理成章地下去了,今后再 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。所以,该罚的时候一定不能手软。
本文地址:团队管理时奖惩的五个原则 http://www.qinghuajd.com/guanlizs/2018/0902/3845.html
所有文章均由清华大学研修班招生网原创或网络收集,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如有错误、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改、删除,若有转载,请注明出处!谢谢!

课程分类

免费咨询

    在线咨询:
    咨询电话:13522236526
    联系电话:010-57100393
    联系传真:010-57100393
    联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